非洲是世界上比较贫穷的大陆,每年都会有好多物资送到那里,去帮帮那里的穷人,让他们能过上好点儿的日子。像美国、英国、德国这些西方国家,每年都会给埃塞俄比亚、埃及、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送去好几十亿的援助资金。
非洲现在脱贫了没?那里还有穷人吗?说实话,非洲的穷人变得更穷了。根据数据,每48个非洲人里头,就有9个比以前还穷。超过一半的非洲人,他们每天的生活开销连一美元都不到。
1970年的时候,非洲那边穷苦的人也就四千万左右。但到了1990年,这个数字噌噌往上涨,直接到了2.7亿。再到2020年,都超过4.5亿了。说实在的,西方那些援助啊,反倒把非洲的穷人给坑苦了。
【系统性捐助导致非洲国家和穷人过分依赖援助】
看看二战后美国对欧洲的援助,那真是大力出奇迹,欧洲经济很快就恢复了。可反过来瞧瞧,西方国家这些年一直在帮非洲,但非洲怎么还是越来越穷呢?
美国搞的马歇尔计划,就是给欧洲送钱帮忙的短期行动,目标很明确。这些钱,欧洲国家大都拿去搞基础设施建设了。
对非洲的援助呢,是那种长期性的,没有固定结束时间的帮助。因为这种援助没有期限,也没规定具体得用在啥地方,就像是直接给穷人分钱一样。这样一来,非洲的一些国家就不太愿意自己去努力生产了。
非洲各国年年都在齐声呼吁,要求得到支援,他们觉得这是全球化给非洲带来的“补偿”,于是坦然等着援助到来。非洲对支援的依靠越来越深,让人们的惰性也越来越明显。
要是能不费劲就得到好处,谁还愿意去拼命干活呢。不干活就到手的钱,人们往往不会太当回事。因为捐款啥时候都行,有些人就觉得,自己越穷,别人越愿意帮。这样一来,他们可能就破罐子破摔,不想努力,也不想着改变自己的生活了。
人天生就喜欢轻松,不爱劳作。好心办坏事,就像用温柔的石头铺了一条通往困境的路。非洲的朋友们,他们好像渐渐忘了怎么靠自己活下去,怎么让自己变得更好。非洲的一些领导人呢,他们好像更关心怎么拿到更多的帮助,而不是怎么把自己的国家经济发展起来。
【援助的物资直接导致通货膨胀冲垮了本地市场】
联合国、世卫组织、世贸组织这三个大型国际组织,照着国际帮忙救人的规矩,动手大规模调动全球的资源去帮非洲。他们把大量的援助物资送到非洲去,帮忙那里的人们。
非洲收到的援助物资特别多,种类丰富,数量巨大,几乎把生活的每个角落都照顾到了。像那种大型的基础建设项目所需的设备,还有机械设备、火车铁轨这些重型货物,都大批大批地运到了非洲。除此之外,还有人们日常需要的饮用水、药物、衣物和食品等,也都源源不断地送到了非洲。
运到非洲的援助物资,大都是被政府官员悄悄拿到市场上,用低价卖掉。这样一来,当地的市场可就遭了殃,受到了特别大的影响。
无偿获得的粮食和东西被低价卖给商人,就为了拿点回扣。这些粮食和东西后来都流入了市场,让当地的粮价和市场都受到了影响,害得那些种粮食的非洲农民最后都破产了。
非洲那些做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的企业,因为竞争不过那些又便宜质量又好的援助东西,最后只能关门大吉。非洲这边其实一直有自己的医疗门道和体系,尽管医疗设备啥的都挺简陋,但好歹也能做点药来对付一些病。
当大量的免费医疗物资送到非洲时,当地的医疗企业生产的药品根本没法跟西方捐赠的那些比,根本赚不到钱,也就没法再搞医疗研发了。这样一来,非洲本地的医疗产业就直接停滞不前了。
非洲市场上到处都是那些既好又便宜的同类商品,好多甚至能白拿不用花钱。这样一来,通货膨胀就跟着来了,搞得非洲市场乱糟糟的。一个没有竞争的地方,哪能算是个好市场呢?非洲本地的企业,肯定会被市场淘汰掉的。
要是非洲没法建起自己的自由经济体制,那经济就压根没法真正发展起来,脱贫更是想都别想。
【非洲国家并未有效的使用捐助款和捐助物资】
非洲这个地方,大家都说它热得不得了。超过一半的地方,一年到头都热烘烘的。而另外差不多一半的地方呢,虽然有个凉季,但暖季的时候还是热得不行,凉季也就暖和点罢了。
通常来说,非洲人在生存上有天然优势,他们不像其他大洲的人需要跟严寒斗争。一年到头,物资都挺丰富,只要稍微努力下,吃的喝的都不是大问题。
物资上的帮助让人们省去了琢磨更高效储存方法的麻烦,也不用费心去培育易储存的作物品种,但这恰恰使得非洲人在智力上不如其他大洲的人。要改善这一点,关键还得靠后期的教育引导。
殖民统治让非洲人的民族自尊和自信遭到了巨大打击,他们大多变得不太自信,也不够坚韧,心里头容易害怕,还爱依赖别人。殖民者心里头有数,怕黑人要是聪明起来,就不好管了。所以,从一开始,殖民者就想尽办法,不让黑人有机会去学习。
没了教育,知识就没了来源。大伙儿心里都明白,知识是扭转命运的关键,没了它,想改变命运就难了。真正贫穷的,不是口袋里的钱,而是脑袋里的想法。给人现成的鱼吃,不如教会人家怎么捕鱼。要想扶贫,得先让人的思想富起来。
教穷人学新本事,多找些工作机会,让他们靠干活赚钱,这样更能帮穷人摘掉穷帽子。
要想实现工业化,得从根基抓起,那就是搞好基础建设和教育。
要是基层行政体系不完善,交通不方便,港口不通全球,水电供应跟不上,还缺高科技人才,那工业化根本搞不起来。这样的条件,也别想吸引到什么好的外资,只会招来些怜悯和援助罢了。
基础建设搞扎实了,教育水平提上去了,信息能顺畅传递,商品可以自由流通,这样一来,工业化就自然而然达成了。到了那时候,贫穷才能真正被根除。
长时间的被殖民历史,让非洲大部分地区对市场经济的接受度不高。非洲的国家领导人很多时候都更依赖大国的支持,有种说法是,非洲遍地都是想走大国路线的情况。政府里的官僚作风盛行,做起事来拖拖拉拉,腐败问题也很突出。
据数据显示,过去半个世纪里,西方国家对非洲的援助金额加起来有足足两万亿美金。这个数字,跟非洲54个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差不多。有了这么多钱的支持,想办点事儿那还不容易嘛。
当年那些拿了马歇尔计划援助的欧洲国家,早早就把经济计划给安排得明明白白,援助的钱也用得相当到位。
等捐助非洲的钱到了那边,非洲政府却没有好好拿这些钱去搞建设或者发展教育,他们就是简单地把钱分了,而且还不告诉大家这些钱都用在哪儿了。结果呢,好多捐助款都被政府的官员给私吞了。
援助渐渐占据了非洲国家财政的大头。非洲国家的部长们出门坐的是豪车,住的是豪宅。几内亚总统的儿子,豪车就有五十辆,在法国还有豪宅和私人飞机。钱和物资经过各种环节,到了穷人手里就所剩无几了。政府官员们越来越有钱,生活越来越奢侈,而穷人却越来越穷困。
非洲国家拿到援助的农作物种子后,他们的做法挺直接的,就是把种子拿到市场上去卖,让人们买回家吃掉。他们没有选择把这些种子分给农民,让农民去种新的农作物,好让农业发展得更好。
【商业才是最大的公益】
要搞个好点的商业模式,让大家干活儿能挣到钱,靠劳动来积累财富和资源。国家就拿这些财富和资源来收税,然后把税钱用到建基础设施、搞教育和支持本地企业上。企业发展起来后,就能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,还能造出更多实惠好用的东西让大家挑。
企业里,员工们都在暗暗较劲,都想通过提升自己,拿到更好的薪水和福利。这样一来,大家就更愿意埋头苦干,创造出更多的财富。而这些财富,最终会让每一个人都尝到甜头。所以说啊,商业其实就是在做最大的好事,跟做公益差不多。
亚洲以前的四小虎,包括咱们国家,都是靠市场化和全球化这条路,让经济快速发展,老百姓也摆脱了贫困。光靠别人捐款,对经济的长期发展可没啥好处。
中国给非洲的安哥拉提供的帮助,走的是商业合作的路子。这种帮忙方式直接助力安哥拉跃升为非洲第二大石油出口大国,也让它成为了非洲发展速度名列前茅的国家之一。经济像坐上了火箭一样往上涨,安哥拉的老百姓这才算是真正摆脱了贫穷。这样的援助,那才叫真的管用。
西方对非洲的帮助,说白了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。他们喊着要援助,其实就是想显示自己在道德上有多高尚,好像自己是慈善大使一样。但他们其实并不真心关心非洲穷人的困难,那点援助也就只能暂时让穷人日子好过点。说白了,这就是拿富国的穷人交的税,去补贴穷国的有钱人。
另外,西方国家给非洲的援助可不是白给的,基本上都带着点自己的小心思,就是为了在政治和经济上捞点好处。
西方的援助资金到头来大多流进了他们在非洲开设的企业口袋,而且,非洲的矿产、黄金、钻石还有各种资源也都被这些企业带走了。那些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非洲国家,虽然接受了西方长久的援助,但奇怪的是,国内竟然连一座炼油厂都没建起来,还得靠进口汽油过日子。
许多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得看西方国家的脸色。西方国家不光这样,还通过提供援助来插手非洲国家的政治,支持那些站在他们一边的独裁者和贪官污吏,好让他们能长久地掌控非洲。这样下去,非洲的穷人只会越来越穷困潦倒。而非洲国家的政府呢,也会变得越来越腐败,越来越贪心。